淳朴的延庆人
几乎每个地域都在津津乐道本地民风的淳朴,这应该算是一种区域自尊心和自豪感的表现吧。不过,经常走南闯北的“江湖中人”心里也自有一杆秤。
凡去过延庆,尤其在这个小城生活过一段时间的外乡人,无论北方人还是南方人,无论性格豪爽的人还是心思细密的人,提起延庆人,相信都会竖起大拇指:嗯!这才是地地道道的淳朴,这才是地地道道的实在!
延庆坐落在燕山山脉怀抱,长城贯穿境内。在县城举目四望,群山巍峨;向南远眺,明代古长城蜿蜒龙行,蔚为壮观。
“燕山”、“长城”,无尽的苍凉和雄浑。不难想象,延庆的地域史,就是一场场北风凛冽、金戈铁马的战争史,中原人与北方民族通过燕塞雄关往来联络,也在此进行着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的南北厮杀。作为千百年经久不息的古战场,在人们的想象中,延庆人固然有着剽悍勇敢的性格,但也往往少不了长期战争残酷带来的某种偏狭和排外。
事实上,延庆人不仅武勇淳朴,且豪爽好客。历史考证,从西汉到明代,延庆县几度废兴。因战乱废弃州县建置时,居民大规模迁徙至长城以南;重新设置州县时,居民又来自全国四面八方。明清以来,州县建置相对稳定,居民多数来自明代戍守长城的卫屯士兵,其中大部分为江淮人士、山西洪洞移民和一些蒙古族鞑靼部落归顺者,加之部分贬谪官吏,以及清代初期圈地八旗子弟。
如此说来,延庆本土文化吸收了诸多外来文化因素而具备多元文化性格。然而,无论来自温婉的江南旧郡,抑或来自雄浑的黄土高原,一旦在这燕山怀抱和长城脚下扎下根,那么,延庆这方水土中浓烈的剽悍民风、北中国季节鲜明的气候特征,无一不在改变着外来者,在他们的血肉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性格特征。其中,淳朴是最显著的,还有友善。鼓角连声和累累白骨固然带来残酷和敌意,但正是战争的残酷和敌意,让人们对相互之间友善的渴望更加强烈。
这种淳朴和友善,在我抵达延庆的那一刻就清晰地感受到了。
步行进入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难得的神清气爽。延庆夏季的气温,较北京城区要低四五度,据说比著名的承德还要低两三度,是另一处声名遐迩的避暑胜地,延庆因此也被称为“夏都”。下得车来,一股清凉的夏日风扑面而来,深深地呼吸一口清新之气,旅途的劳顿荡然无存。
眺望四周青青的群山,环顾周围在风中婆娑起舞的杨柳,回望来时的漫漫旅程,恍惚之中,似乎来到了一处异国情调的世外桃源,在大都市总也摆脱不掉的沉重、原本这对陌生异域的惶惑、对未来生活的忧虑,顷刻间不见了。初夏的绚烂阳光洒落在肩头,心中惟余轻松恬淡。延庆作为京北绿色屏障,正在着力建设宜居旅游城,满眼绿色的草坪,各色的鲜花,和周围的群山相映成趣,更加悦目而赏心……
此行不虚!
来到延庆,不亢不卑地迎接你、轻柔地洗濯你的,总是那种世外桃源般的宁静。对于从不远的京城、从遥远的不大不小的城市远道而来的游人们,延庆的静谧,更能在你刚刚下车的那一瞬间就能清晰地感受出来;在你此后的延庆生活中,它们会和延庆纯净的空气、民风一起,潜移默化地浸淫进你的血肉、灵魂。
仅仅走出延庆城三五里之遥,便难得见到行人了。你可以恣意地抒怀,你可以率性地一路高歌,或浅唱低吟。路歌带来的轻快,有好多年不曾有过了。
这里有一座小石桥。打量桥下的小溪,强悍的水生昆虫、温柔的水生昆虫,在这一片浅浅的清水中,上演着生命的平凡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