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先声药业研究报告:神经+肿瘤+自免三栖,产品矩阵升级+研发创佳绩

2025年先声药业研究报告:神经+肿瘤+自免三栖,产品矩阵升级+研发创佳绩

一、多领域同步发展,老牌药企创新转型标杆

先声药业成立于 1995 年,于 2020 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一家创新驱动的商业化阶段制药公司,建设有“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公司聚焦神经科学、抗肿瘤、自身免疫及抗感染领域,截至2025年 12 月 1 日,已拥有 8 款已上市创新药,公司近期迎来了优势领域的先必新®舌下片获批上市、诸多创新药关键研发进展,公司处于商业化基础扎实、产品不断提升创新性的快速稳健发展阶段。

公司的股权结构比较集中。截至 2024 年 6 月30 日,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任晋生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直接持有、投资公司、持股平台等,合计直接/间接持有公司 70.85%股份,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在神经+肿瘤+自免+抗感染均有已商业化的创新药作为板块发展支柱,创新药收入占比在传统药企中领先且未来有望维持。近年来借助于恩维达®、科赛拉®、先诺欣®的相继上市,公司创新药收入占比在2021-2023年实现持续攀升,分别为 62%、65%、72%,公司目前在神经、肿瘤、自免、抗感染领域均有已商业化的创新药,具备四大领域的销售基础,伴随在恩立妥®、先必新®舌下片在 2024 年获批,处于上市申请阶段的科唯可®、恩泽舒®在2025 年有望获批,叠加科赛拉®及恩立妥®2025 年起可医保支付,公司创新药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可预期。

收入端短期受基数和宏观环境变化影响,近期有望借助新上市产品迎来反转:2020-2023 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 45.4/50.5/63.7/66.4 亿元,得益于公司的多领域深耕,公司收入端保持长期稳健增长。2024H1,公司营业总收入为 31.2 亿元,同比下降 8.1%,其中肿瘤领域收入约人民币6.2亿元,同比下降约 20.9%;神经系统领域收入约人民币9.1 亿元,同比下降约13.8%;自身免疫领域收入约人民币 8.5 亿元,同比增长约29.0%;其他领域收入约人民币 7.4 亿元,同比下降约 16.8%,以上变化主要系:1)肿瘤领域中恩维达®推广服务收入不及预期;2)其他领域中新冠疫情治疗需求变化导致先诺欣®销售收入下降,复傲坦®进入集采导致推广服务终止;3)神经系统领域中先必新由于医保支付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导致销售收入下降。展望未来,公司收入有望近期迎来反转:1)肿瘤领域在24H1 收入占比为19.9%,是存量业务中收入占比较小的领域,恩立妥®在24H1 获批上市并通过24年的医保谈判进入医保目录,恩泽舒®在 24 年3 月NDA 申请获受理,科赛拉®通过 24 年的医保谈判进入医保目录,从 2025 年起公司肿瘤板块的新上市创新药有望为公司带来可观的增量;2)其他领域中新冠疫情治疗需求变化的影响出清,先诺欣®销售收入有望在 24 年完成筑底;3)神经系统中,先必新®注射液在成功续约医保的条件下销售额有望实现同比增长,先必新®舌下片已在 24 年 12 月获批,有望借助先必新®注射液的销售基础通过序贯治疗等方式在明年提供可观增量,新一代失眠药达利雷生在24年7月NDA申请获受理,预计亦将在 25 年获批上市从而为公司神经领域收入增长带来新动力。

盈利能力好转,稳定性可预期。2020-2023 年公司毛利率为80.0%、78.4%、79.1%、75.4%,2021 年毛利率有所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仿制药毛利率快速下降;2023 年毛利率有所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先诺欣®和科赛拉®毛利率较低、仿制药部分原料价格上涨因素影响,2024H1 毛利率79.1%,比23H1的75.7%,上升 3.4 个百分点至历史高位,主要是由于科赛拉®地产化推动,展望中期维度,仿制药收入占比已达到较低水平,受政策环境变化、原料价格影响所导致的毛利率变化对公司整体毛利率的影响较低,高毛利品种先必新®在医保成功续约的作用下收入占比企稳,公司毛利率稳定在历史高位可预期。2020-2023 年公司净利率为 14.7%、29.7%、14.6%、10.8%,2020-2023 年净利率波动较大主要由于期间出售附属公司进而录得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已实现及未实现收益/亏损波动,2024H1 公司净利率为 14.6%,恢复至历史常规水平;相比表观净利润,公司非经常项目前利润(非经常项目主要包括政府补助、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出售附属公司收益)更能够反应主营业务盈利情况,在 2021-2023 年、2024H1 同比稳健增长,非经常项目前利润/营业总收入稳步提升,为 4.1%、6.9%、8.8%、16.5%。近期公司管理费用率基本稳定,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因新品推广、临床项目推进节奏阶段性波动。

公司优势领域商业体系完善:截至 2024 年 6 月30 日,公司肿瘤、神经科学、自免及综合、零售基层四大营销事业部及其他支持部门共有人员约3,900名,遍布中国 32 个省、市及自治区,产品覆盖全国超3,000 家三级医院,约17,000 家其他医院及医疗机构,以及超过200 家大型的全国性或区域性连锁药店。

围绕优势领域拓展已上市产品适应症+引进后期阶段新产品,实现商业化新药矩阵的可接续性:1)神经领域:引进的失眠领域的达利雷生处于NDA阶段,公司通过先必新®积累的神经领域资源有望为达利雷生提供商业化铺垫;2)肿瘤领域:已上市产品恩度®针对新适应症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研究处于III期阶段,引进的抗 VEGF 单抗、第三代 ALK 抑制剂分别处于NDA审评、III期临床阶段,自研的口服 SERD 处于 III 期临床阶段,其中第三代ALK抑制剂、公司销售多年的恩度®、近期获批上市的科赛拉®主要应用领域均为肺癌,在上市初期有望和已上市的两款产品形成科室协同;3)自免领域:引进的JAK1 抑制剂、IL-4Rα单抗处于 III 期临床研究阶段,目前公司仅一款自免新药艾得辛®处于商业化阶段,自免板块中期内改变产品单一性可预期;4)抗感染:引进具备 BIC 潜力的抗流感药物,针对全年龄段的临床开发处于III 期阶段,若能成功上市则有望和已上市的抗新冠药物先诺欣®形成销售协同。

二、商业化&后期品种:各板块接续良好

2.1 神经:先必新舌下片获批形成院内外协同+获FDA BTD,失眠新药获批在即

脑卒中是老龄化背景下主要致死疾病,主要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在中国发病及死亡人数全球最高,且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在过去有所增加。脑卒中是我国致死率排名第 1 位的疾病,致死率约为 343/100 000,发病率高,预后差(病后 3 个月卒中复发率为 6.5%,1 年卒中复发率为10.3%),造成严重家庭及社会负担。缺血性脑卒中约占所有脑卒中类型的80%以上,是脑卒中防治的 重中之重 ,根据《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epidemiologyofischemic stroke from 1990 to 2021》,在2021 年中国新发缺血性脑卒中2,772,053 例,在全球各国最高,同时在1990-2021 年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年度百分比变化估计值(EAPC)为0.94%,叠加老龄化背景,在 1990-2021 年中国新发缺血性脑卒中例数增加了2.64 倍。考虑患者累积,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国内缺血性脑卒中患病人数从2015 年的0.1亿人增加至 2024 年的 0.2 亿人,患者基数庞大。

存量品种先必新注射剂已经历三轮医保谈判,持续增长可预期。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临床上强调早期诊治、早预防、早康复。除了传统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外,神经血管脑细胞保护也日益成为临床治疗的新选择,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商品名:先必新®)是《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二版)》目前唯一推荐的脑细胞保护药物(IIa类推荐,B 级证据)。先必新®在 2020、2023、2024 年医保谈判中,医保支付价格相比上轮医保支付价格的变化幅度分别为-32.4%、-10.1%,由于先必新注射液仍处于持续进院的成长期,我们认为温和降价有利于提高患者可及性,对其销售额的影响积极。

舌下片获批与先必新注射液剂型形成序贯疗法,满足日益增加的缺血性脑卒中院外治疗需求。2024 年 12 月依达拉奉右莰醇舌下片(商品名:先必新®舌下片)获批上市,该药独特的舌下片配方在舌下与唾液接触后即可迅速崩解,通过舌下静脉丛快速吸收进入血液发挥疗效,有望增加卒中治疗方式的灵活性。我们认为先必新®舌下片市场前景光明,基于:1)受DRG/DIP、床位周转等因素影响,AIS 患者呈现住院时间缩短趋势,先必新舌下片作为一种可在出院后使用的脑保护疗法,可满足日益增加的缺血性脑卒中院外治疗需求;2)公司已在 2020 年将先必新®注射液推向市场并销售多年,至今在神经内科等脑卒中对应科室已有一定市场沉淀和品牌知名度,先必新®舌下片与其采用相同的品牌名称,上市初期有望顺利推广;3)支持长期服用,除目前注册临床研究中的发病后治疗场景,有望后续开拓患者住院前和出院后复发的备药场景。

先必新舌下片就 mRS 得到强阳性结果。先必新®舌下片获批上市基于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多中心注册性Ⅲ期临床试验,研究数据显示:先必新®舌下片组连续用药 14 天,治疗后第90 天功能良好结局(mRS评分 0-1 分,即恢复独立生活功能)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64.4%vs54.7%,OR=1.50;95%CI 1.15-1.95;P=0.003),其余评分患者占比亦显现出治疗组相对安慰剂组的疗效优势,亚组分析显示数据稳健;舌下片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人群的安全性与安慰剂相当,安全性良好。mRS(改良Rankin 评分)分为 7 级,由临床医生评定,用来评估整体残疾程度,被推荐作为脑卒中临床试验终点指标,国际脑卒中临床试验中mRS评估的标准时间点是首次症状发作后的 30 或 90 天,mRS 等级较少,其反映患者短时间内较小功能改变的敏感性也可能较低,但可以反映较长期的临床结局,根据《Weights for ordinal analyses of 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instroketrial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3 个月mRS评分不同等级对应远期死亡/痴呆/住院发生率有明显差别,在mRS 大于2 级的患者尤为明显。

先必新舌下片获得 FDA 突破性疗法认定,潜在大单品国际化之路初步打开。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每年约有 795,000 人首次(约610,000人)或复发(约 185,000 人)卒中,患者群体成一定规模。2017年,美国卒中治疗学术产业圆桌会议(STAIR)首次倡导用“脑细胞保护”替代“神经保护”,强调对神经血管单元进行整体保护,自20 世纪以来,全球开发的脑细胞保护剂已超过 1000 多种,尽管许多药物在临床前研究中产生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但在临床转化上却鲜有成效,很多结果均为中性或阴性,2024年 9 月,先必新®舌下片获 FDA“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成为全球脑卒中治疗领域首个被 FDA 认定为突破性疗法的创新药,也代表着中国在脑细胞保护领域的创新研发走在了世界前列。

达利雷生:作为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具备权威指南背书,长期用药具备循证医学支持,有望引领国内失眠药迭代。新机制失眠药具备强大市场潜力,以首个非苯二氮类的咪唑吡啶类催眠药物(non-BZDs)唑吡坦为例,原研思诺思曾达到销售峰值逾 20 亿美元。根据《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3 版),当下国内失眠首选药物包括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non-BZDs/新型 BZRAs,就国内 III 期及以后研发阶段的产品格局来看,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尚未有产品上市,在研品种较为稀缺,同时,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具备可长期用药的相对优势,《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中有表述:“少数药物,如唑吡坦、右佐匹克隆、雷美替胺具备长期应用的临床证据,但考虑到潜在的成瘾问题,仍建议尽可能短期使用,一般不超过4 周,超过 4 周需重新评估”、“食欲素受体拮抗剂由于其非成瘾性,已成为失眠治疗的新靶点药物”,《Long-term safety and efficacy of daridorexant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insomnia disorder》描述了达利雷生用药一年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显示安全性整体可控,无严重TEAE被研究者认为是试验药物相关,反映有效性的相对基线的总睡眠时长、睡眠延迟、早醒、失眠日间症状和影响问卷评分指标均有持续改善。公司在研的达利雷生和Eisai 的莱博雷生均在 2024 年递交上市申请,有明显先发优势,同时公司凭借销售先必新®注射液的经验,在神经领域具备一定市场基础。

2.2 肿瘤:成熟靶点开新花,布局潜在大单品三代ALK

恩度:针对一线 NSCLC 市场扎实,恶性胸腹腔积液注册临床研究进行中且有大样本 IIT 研究的积极结果支持。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商品名:恩度®,主要作用于 VEGFR),由烟台麦得津开发,2005 年国内获批联合长春瑞滨/顺铂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2006年,先声药业成功收购烟台麦得津获得该产品。恩度®自2017 年起被纳入国家医保,被国家卫健委、中华医学会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发布的多项肿瘤临床实践指南推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除此之外,在黑色素瘤、骨肉瘤、鼻咽癌、乳腺癌、食管癌等领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也有相应的超说明用药推荐。该产品针对恶性胸腹腔积液处于注册临床研究阶段,根据大样本 IIT 研究结果,相比顺铂单药,恩度®单药或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可使患者无病进展生存有明显获益,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未有明显增加,针对此项适应症恩度®的成功获批有一定确定性。

科赛拉:全新机制+全新场景,全方位降低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风险。注射用盐酸曲拉西利(商品名:科赛拉®,作用于 CDK4/6)于2022 年在国内上市,是公司与美国 G1 公司合作开发的全球首个在化疗前给药、拥有全系骨髓保护作用的新药。曲拉西利具有高效、选择性、短暂可逆的特点,抑制Rb磷酸化,通过短暂地阻滞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HSPCs)于细胞周期的G1期从而保护骨髓细胞免受细胞毒性化疗的损害,同时针对化疗可能导致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减少。根据 2021 年CSCO发布的《抗肿瘤药物引起骨髓抑制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对于1-2 级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CIM),患者可采用单纯中医药治疗,而曲拉西利已成功纳入2024年医保目录,备注为“限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性化疗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在接受含铂类药物联合依托泊苷方案治疗前给药)患者”,无针对CIM分级的限定,相对于 G-CSF、rhIL-11、TPO、EPO 等传统预防或治疗CIM的西药,曲拉西利可惠及明显更为广阔的患者人群(根据《中国肿瘤化疗相关骨髓抑制及临床管理现状调研报告(2023)》,7 大癌症中,各均有接近半数的患者会发生 CIM,而 3 级 CIM 的发生率不超过10%、4 级CIM的发生率不超过5%,对前一周期发生 CIM 的患者本周期使用曲拉西利,CIM的整体发生率、3 级发生率、4 级发生率、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CIN)发生率、化疗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CIT)发生率均有明显降低)。

权威指南及时背书,具备多癌种应用潜力。2022 年4 月《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2 版)》发布,新增 II 级推荐:SCLC一线治疗中,曲拉西利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作为含铂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前的预防应用(2A 类);复发 SCLC 二线治疗中,曲拉西利或G-CSF作为拓扑替康前预防应用(2A 类);2024 年 4 月《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4 版)》发布,针对广泛期 SCLC 的一线治疗,曲拉西利或G-CSF(含铂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前预防应用)由既往的“II 级推荐,2A类”升级为“I 级推荐 ,1A 类”,针对复发 SCLC 二线治疗,曲拉西利的证据类别由 2A 升级至 1A 类,曲拉西利在小细胞肺癌领域的临床地位快速提升。此外,曲拉西利具备向多癌种拓展的潜力,在2024 ESMOAsia中,一项多队列、开放性、探索性临床研究的中期数据分析结果公布,除了小细胞肺癌外,曲拉西利在非小细胞肺癌、子宫内膜癌中也展现出明确的骨髓保护作用。

恩维达:全球首个 PD-(L)1 皮下注射制剂,海外MNC近期密集布局。恩沃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恩维达®,作用于PD-L1)2021 年11月在中国获批上市,适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型(dMMR)的成人晚期实体瘤患者的治疗,2020 年3 月康宁杰瑞、思路迪医药、先声药业三方达成战略合作,先声药业负责产品在中国大陆的独家商业推广。恩维达®是全球首个 PD-(L)1 皮下注射制剂,30秒完成注射,由此相对静脉注射剂型提高患者依从性.近年来MNC 相继将PD-(L)1皮下制剂推向美国市场,皮下制剂逐渐成为 PD-(L)1 单抗市场的新兴开发方向,而恩维达®已占据先发优势,目前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辅助、子宫内膜癌的开发正处在 III 期/Pivotal 临床研究阶段,该品种具备长期发展潜力。

恩泽舒:差异化布局贝伐珠单抗短板适应症,不受前线VEGF和PARP抑制剂治疗限制。苏维西塔单抗(商品名:恩泽舒®,作用于VEGF)由公司与Apexigen 合作开发,2024 年 3 月苏维西塔单抗的新药上市申请获受理,拟联合化疗用于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复发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的治疗。根据《CSCO 卵巢癌诊疗指南(2024)》,贝伐珠单抗作为经典的抗血管生成治疗,与化疗的联合疗法已成为当下国内铂耐药复发卵巢上皮癌的 I 级推荐治疗方案,然而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化疗中加入贝伐珠单抗可改善患者 PFS 但无法改善 OS。在 2024 ASCO,苏维西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铂类耐药卵巢癌 III 期临床研究(SCORES 研究)结果亮相:苏维西塔单抗联合化疗组和安慰剂联合化疗组 mPFS=5.49 vs 2.73 个月(HR=0.46,p<0.001),随访 14 个月 mOS=16.07 vs 14.88 个月(HR=0.79),mOS数据尚未成熟,但苏维西塔单抗组呈现出 OS 获益趋势,在本研究中,大约50%的患者使用过抗血管生成药物,其中40%左右使用过贝伐珠单抗,另外 49%左右的患者使用过 PARP 抑制剂。在不同亚组,苏维西塔单抗联合化疗均显著延长患者 PFS。苏维西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铂类耐药卵巢癌若能够成功获批上市,不仅相比贝伐珠单抗有望在OS 获益上取得突破,且能填补当下抗血管生成、PARP 抑制剂经治的末线用药的临床空白。

恩立妥:针对大适应症结直肠癌,有望凭安全性制胜。西妥昔单抗β(商品名:恩立妥®,作用于 EGFR)由公司与迈博药业合作开发,2024年6月获批上市,适应症为与 FOLFIRI 方案联合用于一线治疗RAS/BRAF基因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CRC)。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22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是中国第二大癌症,年新发病例数为51.71 万例,死亡24万例,西妥昔单抗原研药覆盖此需求广泛的适应症,销售额在2022年已突破20亿元关口。国内主要适应症覆盖结直肠癌的已获批/申请上市EGFR单抗有西妥昔单抗原研药、先声药业的西妥昔单抗β、科伦药业的西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齐鲁制药的帕尼单抗生物类似药,竞争格局良好,且西妥昔单抗β具安全性优势:在 FDA 批准的说明书中,西妥昔单抗及帕尼单抗均带有黑框警告,西妥昔单抗的相关表述为“可引起严重和致命的输液反应”、“联合放射治疗或铂类治疗和氟尿嘧啶治疗头颈鳞癌患者发生心肺骤停或猝死”,帕尼单抗的相关表述为“15%接受单一疗法的患者报告了严重的皮肤毒性”,而西妥昔单抗β在 III 期临床展现良好耐受性,3 级及以上药物相关AE=55.3% vs 37.6%(西妥昔单抗β联合伊利替康vs 伊利替康单药),联合治疗组相比伊利替康单药组未显示出明显影响安全性。

TGRX-326:引进三代 ALK 抑制剂,在优势领域发挥产品长DOT潜力。2024年 9 月公司就三代 ALK 抑制剂 TGRX-326 与塔吉瑞订立合作协议,该产品用于治疗 ALK 基因变异的 NSCLC,特别是针对第一、二代耐药的G1202R突变展示良好效果。2024 年 11 月,TGRX-326 片在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 1b 期研究结果刊登于国际知名医学领域期刊Journal ofThoracic Oncology:2021 年 4 月至 2023 年3 月共有198例患者入组,选定 60 mg,每天一次作为适应症扩展阶段给药剂量,共156例受试者进入适应症扩展阶段,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接受过二代ALK抑制剂治疗、既往均未接受过 ALK 抑制剂治疗的 ORR=71.4%、38.1%、87.9%,中位无进展时间=未达到、6.9 个月、未达到;对于颅内有可测量病灶的患者来说,三组的颅内 ORR=50%、70.4%和 75%。近期三代ALK抑制剂代表品种劳拉替尼针对一线 ALK+NSCLC 的 CROWN 研究5 年随访数据发布:ORR=76% vs 5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未达到vs 9.1 个月(劳拉替尼vs克唑替尼),两者的 PFS 曲线在用药后迅速显现明显分离,据此预计三代ALK 抑制剂针对一线 ALK+NSCLC 有望实现长无进展生存期进而具备长用药周期,TGRX-326 针对未经 ALK 抑制剂治疗的ALK+NSCLC的III 期临床研究正处于招募阶段,主要终点为 PFS,公司在肺癌领域具备扎实的产品销售经验,若 TGRX-326 能够成功上市则有望顺利发挥长用药周期潜力。

SIM0270:自研第三代口服 SERD,近期 III 期临床已完成首例给药。2024年 11 月公司旗下的先声再明宣布,自研抗乳腺癌第三代口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项目 SIM0270 已正式启动Ⅲ期临床试验,并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实现了首例患者首次用药。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未来全球 SERD 靶向药市场规模会持续扩大,预计在2024 年达到18亿美元,并 在 2030 年达到 66 亿美元;中国 SERD 靶向药市场规模会持续扩大,并将在 2024 年达到 16 亿元,而到了 2030 年,总市场可能达到83亿元,SIM0270 从脑转移未满足的治疗需求出发,使其具有高效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具备未来应用于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潜力,公司由此将在乳腺癌领域明显增强竞争力。

2.3 自免:一款商业化新药+两款 III 期阶段新药,产品梯队可延续

新型 DMARDs 为基深耕自免领域多年,引进IL-Rα单抗+JAK1抑制剂覆盖多个自免主要适应症,多科室深度布局。公司早在2011 年将艾拉莫德片(商品名:艾得辛®)推向国内市场,该产品为一种新型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根据米内网的数据,艾拉莫德片2023 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达到了 12 亿元,同比增长20.24%,艾拉莫德片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还超适应症应用于干燥综合征等。基于在自免领域成熟的商业化团队及网络,公司在 2022 年、2023 年相继引进JAK1抑制剂 LNK01001(同凌科药业达成合作)、IL-4Rα单抗Rademikibart(同康乃德生物医药达成合作),目前两款产品在国内的最高研发阶段均为III 期临床。

公司在自免领域的发展战略和全球自免龙头近似。参考全球“自免一哥”艾伯维在自免领域的发展历程,其 TNFα抑制剂阿达木单抗2002年在美国获批上市,多年来蝉联全球药王宝座,伴随其销售额逐渐进入稳定期,艾伯维自研的 JAK1 抑制剂乌帕替尼的临床研究有序推进,同时在2016年自BI引进临床研发阶段的 IL-23 单抗利生奇珠单抗,两款新产品均在2019年在美获批上市,由此艾伯维夯实了全球自免龙头的地位。先声药业通过国内销售多年的艾得辛®+III 期阶段 Rademikibart、LNK01001,在自免领域形成延续性良好的后期产品梯队,在机制层面覆盖传统机制药物、新机制小分子药物、新机制大分子药物,在适应症层面多元化布局,整体竞争策略和全球自免龙头艾伯维近似,有望实现在自免领域的持续稳健发展。

三、早期品种:自研新药出海交易节节高,布局多款潜在爆品

已授权自研新药一——SIM0278:Treg 偏好型IL-2 融合蛋白,作为公司首款达成出海交易的新药,刷新临床前国产自免新药BD 总金额最高纪录。公司早在 2022 年与欧洲药企 Almirall 就自研的临床前自身免疫疾病创新药达成授权许可协议,潜在应用于 SLE, cGvHD, 及特异性皮炎,白癜风,免疫性斑秃等多种皮肤类免疫相关疾病,Almirall 获得该药在大中华以外地区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家权益,先声药业将收取至多4.92 亿美元总里程碑付款,其中包含 1500 万美元首付款,此次协议总金额是彼时国内自身免疫领域临床前项目海外授权的最高纪录。 Almirall 专注皮肤健康领域,该领域覆盖SIM0278 的多个潜在适应症,2023 年 12 月Almirall 宣布正式启动SIM0278在海外的 I 期临床研究,显现公司就自研新药进行海外BD的稳健策略。

已授权自研新药二——SIM0500:GPRC5D-BCMA-CD3 三抗,处于TCE(T细胞衔接器)热点赛道,开创公司合作 MNC 纪元。2025 年1月公司旗下抗肿瘤创新药公司先声再明与 AbbVie 宣布,双方已就先声再明的在研候选药物 SIM0500 达成许可选择协议,根据该协议条款,先声再明将从艾伯维收取首付款,以及最高 10.55 亿美金的选择性权益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先声再明将额外获得基于该产品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艾伯维有权就大中华地区净销售额收取分级特许权使用费。布局GPRC5D-BCMA-CD3 三抗的企业有强生、先声药业、康源博创、信达生物,各企业的产品均处在早期临床研究阶段,竞争格局较好。

SIM0500 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海内外临床研究推进中,强生在售BCMA-CD3双抗+GPRC5D-CD3 双抗合计销售额预测值反映市场空间有较高的天花板。GPRC5D 蛋白主要表达在具有浆细胞表型的免疫细胞中;BCMA在成熟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中高表达;CD3 存在于所有成熟的T 细胞表面,是T细胞受体(TCR)的一部分,负责将外界信息传递给T 细胞,从而启动免疫反应。BiTE (Bispecific T-cell engagers, 双特异性T 细胞诱导剂)在近年来快速崛起,此类品种能同时与肿瘤细胞上的独特抗原和T细胞上的表面分子结合,使这些不同类型的细胞交联,强生已向市场推出BiTE品种Tecvayli (teclistamab,BCMA-CD3 双抗)和 Talvey(talquetamab,GPRC5D-CD3双抗),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GlobalData 预测这两个产品合计销售峰值84 亿美元,SIM0500目前正在中美两国开展针对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I 期研究,目标市场空间可观。

SIM0500 相对同靶点双抗组合在临床前实验展现优效潜力:在2024年JPM大会上,公司展示了在 BCMA 高表达 MM、BCMA 低表达MM模型中,SIM0500 展现出相对 teclistamab、talquetamab 及两者联合更强的结合肿瘤亲和力。

获授权 CD3 多抗专利,具有技术延展性。南京再明医药有限公司(先声药业附属公司)已获授权《一种多特异性抗体及其药物用途》,提供一种多特异性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特异性抗体至少包含三个部分:(A)靶抗原结合部分,(B)半衰期延长部分,和(C)T 细胞接合部分;(A)靶抗原结合部分:优选靶抗原结合抗体或靶抗原结合配体;所述靶抗原结合抗体可选自任何抗原结合片段;(B)半衰期延长部分:优选抗HSA 抗体;(C)T细胞接合部分:其中 T 细胞接合部分优选抗 CD3 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由此公司形成了拥有专利技术保护的 CD3 多抗平台。

公司持续布局新药的美国临床研究,显现放眼海外的创新格局。公司自2018年起持续获批新药的美国地区 IND,相关品种包括先必新舌下片、SIM0235(TNFR2 单抗)、SIM0237(PDL1/IL15 融合蛋白)、SIM0501(USP1单抗)、SIM0500(GPRC5D/BCMA/CD3 三抗),其中先必新舌下片已获得 FDA 突破性疗法认证,SIM0500 已获得FDA 快速通道资格,公司持续打开在研新药的出海之路。

除已达成出海交易的自研新药所涉及的自免、T 细胞衔接器领域外,公司多款在研新药所处赛道具备玩家少、潜力强的特点,涉及多个创新领域:

新一代免疫疗法领域

SIM0237:PD-L1/IL-15 融合蛋白。SIM0237 是基于先声蛋白质工程技术平台开发的一种抗 PD-L1 单抗与 IL-15/IL-15Rα融合蛋白,可通过结合PD-L1,阻断 PD1/PD-L1 免疫抑制通路,同时通过IL-15 激活免疫系统,IL-15端经特殊减活设计,与完全抗 PD-L1 单抗融合,将IL-15 直接传递到肿瘤微环境中,避免了全身暴露于 IL-15 引起的 CRS 毒性,在早期的剂量递增研究展示出与减活 IL15v 分子设计明显相关的良好安全性。IL-15 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活性,ImmunityBio 的 IL-15 超级激动剂Anktiva 获批上市验证了IL-15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临床价值,而 PD(L)1/IL-15 融合蛋白通过PD(L)1 抗体将 IL-15 更多地带到肿瘤部位。目前全球进入的PD(L)1/IL-15融合蛋白均处在早期阶段,赛诺菲、辉瑞两大MNC 均有布局。

SIM0348:TIGIT/PVRIG 双抗,布局 PVRIGxTIGIT 双抗的企业有恒瑞医药、普米斯、先声药业,其中普米斯以 8 亿美元预付款被BioNTech收购。SIM0348 是一种基于 IgG1 的人源化 TIGIT/PVRIG双特异性抗体,可同时特异性结合人 TIGIT 和 PVRIG 两种新型免疫检查点蛋白,旨在阻断CD155/TIGIT 之间及 CD112/PVRIG 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升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活性。SIM0348 具有 Fc 介导的效应功能,能够杀死TIGIT高表达及TIGIT 和 PVRIG 双表达的免疫抑制性 Treg 细胞,同时能更好地介导NK细胞的激活和杀伤功能,进一步加强双抗的肿瘤杀伤能力。

SIM0235:TNFR2 单抗,布局 TNFR2 单抗的企业有维立志博、先声药业、HiFiBiO、NovaRock、Biolnvent。SIM0235 是一种免疫球蛋白G1(IgG1)型人源化抗 TNFR2 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表达在细胞表面的TNFR2,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ADCP)等在内的 Fc 端功能,对表达TNFR2 的调节性T细胞(Treg)、骨髓来源抑制细胞等免疫抑制细胞发挥杀伤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阻断内源性肿瘤坏死因子(TNF)对 TNFR2 的激活作用,影响TNFR2介导的免疫抑制功能及增殖,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发挥抗肿瘤作用。此外,SIM0235 还能够特异性识别表达在肿瘤细胞表面的TNFR2,直接杀伤肿瘤。

合成致死领域

SIM0501:USP1 抑制剂,布局 USP1 抑制剂的企业有海思科、先声药业、英矽智能、Medivir、罗氏,其中英矽智能在2023 年5 月、7 月相继将USP1小分子抑制剂 ISM3091 推向美国、中国临床研究阶段,不久后在2023年9月与 Exelixis(Nasdaq:EXEL)签署一项独家许可协议,Exelixis将获得英矽智能 USP1 小分子抑制剂 ISM3091 项目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利,而英矽智能将在 2023 年第三季度获得 8000 万美元的预付款,考虑到彼时ISM3091 尚处在临床研究早期阶段即通过授权交易为原研企业带来金额可观的首付款,USP1 抑制剂赛道具备潜在高价值。USP1 是一种去泛素化酶,能通过多个通路促进 DNA 修复,在许多癌症中,USP1 有显著的过表达,而阻断 USP1 能抑制某些肿瘤细胞的 DNA 修复,尤其是同源重组缺陷(HRD)肿瘤,从而引起肿瘤细胞凋亡,另有研究表明,抑制USP1 或下游信号通路会导致 HRD 肿瘤细胞对 PARP 抑制剂更敏感,因此USP1 被认为是治疗携带 HRD 突变肿瘤的一种颇具前景的合成致死靶点。在2024 年AACR年会Late-Breaking Research(突破性研究)环节,研究人员公布了SIM0501的临床前研究结果:SIM0501 联合 PARP 抑制剂奥拉帕利在HRD乳腺癌和卵巢癌体外细胞系以及体内模型中均显示出强大的协同抗癌作用。而在2024 年的 JPM 大会上,公司展示了在奥拉帕利耐药肿瘤模型中,SIM0501相对奥拉帕利的优异缩瘤效果,及联合奥拉帕利缩瘤的协同效应。

SIM0508:Polθ抑制剂,布局 Polθ抑制剂的企业有圣域生物、先声药业、Artios、GSK、MOMA、Repare,其中 GSK 通过和Ideaya 合作获得该类产品。同源重组是细胞应对 DNA 双链断裂的重要修复途径,对于同源重组缺陷(HRD)的肿瘤细胞,微同源介导的末端连接(MMEJ)是重要的DNA损伤修复替代途径,SIM0508 可通过抑制Polθ的活性,阻断MMEJ修复,进而选择性抑制 HRD 肿瘤细胞的增殖,并可与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或化疗药物联用,产生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以解决临床耐药 问 题 。 在 2024JPM 大 会 , SIM0508 临床前实验结果公布,在BRCA2-/-DLD-1 异种移植模型中展现优异缩瘤效果及联合奥拉帕利缩瘤的协同效应。

ADC(抗体偶联药物)领域

SIM0505:CDH6 ADC,布局 CDH6 ADC 的企业有Merck、普众发现、先声药业、Novartis,进展较快的 CDH6 ADC 为的raludotatugderuxtecan(R-DXd),目前已经进入国际多中心(含中国)II/III 期临床研究阶段,第一三共与默沙东于 2023 年达成约 220 亿美元的全球合作,共同开发3款ADC 产品,其中就包括了这款 R-DXd。在2024 SGO上R-DXd读出数据:单药治疗既往经治的卵巢癌患者队列的数据。其中45 例患者接受了4.8-6.4mg/kg R-DXd 治疗,这部分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6 岁,88.9%的患者为铂类耐药,既往经过中位 4 线的治疗,64.4%的患者接受过贝伐珠单抗治疗,64.4%的患者接受过 PARP 抑制剂治疗,TRAE=91.1%、G3及以上TRAE=26.7%,4.8-6.5mg/kg 剂量 cORR=48.6%,mPFS=8.1个月,显示CDH6 ADC 可能成为卵巢癌的新一代疗法。SIM0505 为先声药业申报的首款 ADC 新药,处在新兴靶点赛道中。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创作

纸质章印怎么扫描成电子印章
office365个人邮箱

纸质章印怎么扫描成电子印章

08-07 👁 8532
牛莉祖籍是哪人啊!
365bet官网ribo88

牛莉祖籍是哪人啊!

08-06 👁 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