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为什么常说“罕见病并不罕见”
虽然罕见病每种疾病的患者人数并不多,但数千种罕见病影响的人数却非常庞大。
全球大约共有3.5亿罕见病患者,国内现有各类罕见病患者约2000万人,每年新增患者超过20万人。
04 常见的罕见病有哪些
下面针对一些“常见”的罕见病做个简单介绍:
1.蝴蝶宝贝-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病。
由于患者缺乏生成上皮细胞黏附蛋白的特定基因,表皮未有效粘附到真皮上,轻微的冲击或摩擦(衣服、尿布、鞋子、手套等)都会使皮肤/黏膜表面形成水泡,就如同蝴蝶的翅翼一般脆弱。
当水泡破裂后,皮肤会裸露在外,变得难以愈合,感染的风险也较大。广泛的皮肤损伤会导致体液失衡和蛋白质消耗。粘膜受累可能引起营养不良、发育不良,呼吸障碍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2.白化病(Albinism)
白化病一般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属于皮肤疾病系统。该疾病是一组由黑色素合成相关的基因突变导致眼或眼、皮肤、毛发黑色素缺乏引起的遗传性疾病。
患者全身皮肤呈白色或粉红色,毛发呈白色或淡黄色,具有视力低、畏光、眼球震颤等表现。
3.渐冻人 -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俗称「渐冻人症」,因「冰桶挑战」项目广为人知,是既累及上运动神经元(UMN),又影响到下运动神经元(LMN)及其支配的躯干、四肢和头面部肌肉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
患者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震颤,延髓麻痹和锥体束征等。
4.瓷娃娃--成骨不全症(OI)
成骨不全症,又称脆骨症,发病概率在一万分之一到一万五千分之一左右,中国约有10万患者,是一种显性遗传的疼痛疾病。
疾病普遍表现为骨脆弱和骨畸形,严重者轻轻一个拥抱也会导致其骨折,如不及时治疗将终生残疾。
患者主要特征为:频繁骨折、身材矮小、听力渐进性失聪、眼睛巩膜呈蓝色等,由于患者极易骨折,民间俗称"瓷娃娃"。
5.玻璃娃娃--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组由于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的缺乏而导致患者产生严重凝血障碍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男女均可发病,但绝大部分患者为男性。
血友病在先天性出血性疾病中最为常见,出血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由于血友病患者受到磕碰或者创伤后容易引起淤血或者血流不止,因此他们被称作碰不得摔不得的"玻璃娃娃"。
6.硬皮病-系统性硬化症(SSc)
硬皮病最显而易见的特点就是皮肤硬化。它是一种以皮肤及各系统胶原纤维增生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可影响心、肺、肾和消化道等多个内脏器官,并常伴有免疫异常及微血管病变。
目前,硬皮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发病机制复杂,根据皮肤增厚的程度和病变侵犯的范围分为局灶性硬皮病和系统性硬皮病。
7.克氏综合症
克氏综合症是一种性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疾病,其个体有至少2条XX性染色体,至少1条Y性染色体,典型情况下为XXY,一般为男性。
克氏综合症本身并不能致人死亡,导致病患身心困扰的都是并发症和并生症所致。其常见并生症和并发症包括:乳腺增生,骨质疏松,二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自闭症,乳腺癌等等。
8.快乐木偶/天使宝宝 - 天使人综合征(Angelman syndrome)
天使人综合症是一种基因缺陷而造成的疾病。罹患此症的患者,脸上常有笑容,缺乏语言能力、过动,且智能低下。
患者脸上始终带着笑容,但动作机械,智力低下,同时还有癫痫等症状。病征包括经常发笑,双手举高,挥舞,脚下不稳,痉挛,缺乏语言能力及智障,因此也被称为"快乐木偶综合症"。
9.亨廷顿舞蹈症(HD)
亨廷顿舞蹈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病因为患者第四号染色体上的亨廷顿基因发生异变,产生了突变的亨廷顿蛋白质,最终导致神经功能失调和退化。
患者一般在中年发病,出现运动、认知和精神方面的症状。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以舞蹈样动作伴进行性认知、精神功能障碍终至痴呆为该病的主要特征,患者病情呈进行性恶化,通常在发病 15~20 年后死亡。
10.脊髓性肌萎缩症(SMA)
脊髓性肌萎缩症是一类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肌无力、肌萎缩的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根据患者起病年龄和临床病程,将SMA由重到轻分为4型。
共同特点是脊髓前角细胞变性,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近端为主的广泛性弛缓性麻痹与肌萎缩,智力发育及感觉均正常。
05 罕见病的诊疗有多难
第一道难关,是诊断。
“能看罕见病的医生比罕见病还要罕见”,这是罕见病治疗领域专家的共识。
罕见病因为病例少见又种类繁多,使得医生诊断困难,错诊、漏诊高发,等到迁延日久,病情加重,患者往往已错过最佳诊疗时机。
第二道难关,是药物。
因为罕见病的发生机率很低,它们得到的重视和相应的研究资源都非常有限。和患者寥寥的罕见病相比,那些患者基数大的疾病,更能够获得巨额的回报,因此各药厂对于投入罕见疾病的药品研发兴趣索然。
即便研制出对症药品,同样因为患者数量稀少,定价必然高昂,普通人难以承受。
06 罕见病的临床研发进展如何
虽然罕见病治疗的研发具有投入高、风险高、长周期的特点,但罕见病市场的回报并不差。这是由于罕见病常常作为终身疾病,需要长期治疗。
因此,近年来,大量研发资本持续流向罕见病领域,临床研发也获得突破,为罕见病患者带来更多创新疗法,如基因治疗、核酸药物等。
1 基因技术与干细胞技术结合
约有95%的罕见病是由单基因遗传缺陷所导致的,通过基因治疗的手段改善症状,治疗罕见病更精准更有效。
干细胞由于具备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归巢迁移的能力,在临床试验中被运用于治疗疾病。
基因技术与干细胞技术的结合能使更多的罕见病患者结束“病无所医,医无所药”的窘境。
案例分享:用基因修饰干细胞改造皮肤,拯救蝴蝶男孩
2015年6月,德国波鸿鲁尔大学(Ruhr University)附属儿童医院烧伤科接诊了一名叫哈桑(Hassan)的男孩,患交界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JEB)。
根据以往的治疗经验,患者只能减少活动,尽量穿宽松衣服,用绷带、手套等保护脆弱部位,每天清理伤口防止感染,服用大量止痛药。
研究者从哈桑身上取出1平方英寸的皮肤,然后从其中分离出干细胞,再纠正其突变位点,并进行离体培养。
研究者通过这种方法对Hassan的皮肤进行移植,数月之后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2016年3月,Hassan重返校园,可以运动以及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
2 干细胞疗法治疗罕见病
①2009年,美国Osiris公司开发的人异基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产品prochymal获FDA批准上市,适应症之一是克罗恩病。
②2012年,FDA批准了美国Athersys公司的干细胞疗法 MultiStem®上市,适应症为I型粘多糖贮。
③2018年,治疗克罗恩病复杂性肛周瘘的干细胞药物Alofisel获得欧盟批准上市,这也是一款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
④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使用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科罕见病取得了突破,成功完成国内首例PIK3CD基因缺陷患儿的干细胞移植。
3 干细胞的治疗潜力
干细胞具备多向分化潜能,不但有望再生器官、组织,其衍生的疾病模型也有望缩短临床试验所需的时间。
上海市医学会医学遗传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马瑞为我们描述了一例IPS细胞在亨廷顿舞蹈病中的研究。
“可以从患者身上取出成体细胞,最常见的是皮肤的成纤维细胞,拿到以后我们把它诱导成IPS,用这个细胞继续培养以后,可以筛选药物,可以最终找到治疗这种单基因罕见病的化学药物。”
“未来,可以通过干细胞的方法来筛选药,另外,用干细胞的方法去形成一个器官替代,或者植入可以透析的装置;这些都是未来可期的前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