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拼音:dí;部首:竹;笔画:11;

笛拼音:dí;部首:竹;笔画:11;

(形声。从竹,由声。本义:笛子,管乐器名,竹制,左一孔为吹口,次孔加竹膜,右六孔皆上出,又谓之横吹)

同本义

笛,七孔龠也。——《说文》。按,笛长尺有四寸。马融长笛赋,谓羌笛四孔,京君明加一孔,以备五音,是汉时五孔笛。

龠谓之笛。——《广雅》

笛吹(吹笛。)

笛竹(用以制笛的竹子)

“笛” 相关成语

山阳闻笛 - 比喻沉痛怀念故友。

品箫弄笛 - 吹奏洞箫和笛子。指人擅长音乐。

山阳笛声 - 形容怀念老朋友。

“笛” 相关歇后语

麻秸秆做笛子 - 吹不得;别吹了

笛子吹火 - 到处泄气

托着手鼓提着竹笛 - 又吹又拍;吹吹拍拍

笛子没眼 - 吹不响

老公公吹笛子 - 气力不足

染房里吹笛子 - 有声有色

对门吹笛子 - 斗气

实心竹子做笛子 - 吹不响

笛子独奏 - 自吹

笛子配铜锣 - 想(响)到一块了

放下二胡拿笛子 - 能拉会吹;会吹会拉

放下笛子拿钹 - 又吹又拍;吹吹拍拍

大街上卖笛子 - 自吹

吹笛的会摸眼,打牌的会摸点 - 各有本领

二郎神吹笛子 - 神吹

一只手吹笛 - 顾此失彼

唢呐里吹出笛子调 - 想(响)不到一块;想(响)的不一样

竹子做笛 - 受不完的气

没眼的笛子 - 吹不响

七根笛子一起吹 - 一个音

爬上塔顶吹笛子 - 高调

黄连木做笛子 - 苦中作乐

染坊里吹笛子 - 有声有色

鞭杆当笛吹 - 没心眼

笛子配唢呐 - 想(响)得不一样

歪嘴吹笛子 - 对不上眼

湿竹竿做笛子 - 吹不响

二郎爷的笛子 - 神吹

一个吹笛,一个按眼 - 两不顶一

吹笛又找个捏眼的 - 多余

二胡拉出笛子调 - 弦外之音

详解

汉字“笛”的详细解释如下:一、基本字义“笛”是一个汉字,读音为dí,属于一级字。它通常指的是一种管乐器,这种乐器一般是竹制的,有八孔,可以横着吹奏。例如,“笛子”是这种乐器的通称,“长笛”和“短笛”则分别指不同长度的笛子,“笛膜”则是贴在笛子上的薄膜,用来调节音色。此外,“笛”也可以指响声尖锐的发音器,如“汽笛”和“警笛”。二、字形与字源从字形上看,“笛”是一个形声字,由“竹”和“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竹”是形旁,表示这个字与竹制品有关;“由”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与“由”相近。造字本义为有圆孔的竹制品,即笛子。“笛”字最早见于东汉时期的《说文》小篆。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笛”逐渐成为了代表这种特定乐器的专用字。三、历史文化与用途笛子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音乐场合。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骨笛到现代的竹笛、金属笛等,笛子在材质、制作工艺和演奏技巧等方面都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此外,“笛”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也常出现在诗词、歌赋、绘画等艺术作品中,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常用词语与成语与“笛”相关的常用词语有“笛子”、“长笛”、“短笛”、“笛膜”、“汽笛”、“警笛”等。这些词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用于描述不同类型的笛子或发出尖锐响声的发音器。同时,也有一些与“笛”相关的成语,如“笛声悠扬”,形容笛子的声音优美动听、回荡不绝。这些成语丰富了汉语词汇的表现力,也体现了“笛”在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相关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