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染色则用大笔甚至用底纹笔染,力求有质量感、空间感、忌脏、腻、灰。
点染法:
是没骨画花鸟画常用来点花点叶的一种表现方法。所谓点染,就是用毛笔按形象的色彩需要,蘸上各种颜色,一笔点到纸上,使色彩有深有浅,有浓有淡,变化无穷。
如画牡丹嫩花苞,先用笔蘸三绿,调藤黄,笔尖再蘸少许胭脂,着纸画出的花苞就会产生出绿中带紫、含苞欲放的效果
罩色法:
工笔画中为达到颜色的腴润、厚重之感。常用罩色法完成,画深红花,需用淡墨打底,再用胭脂或曙红层层罩染。
在写意画中,在墨色画了之后,为加强这一部分的色调,再用石色罩一层,使这部分物象更醒目、厚实、有变化有层次。
如画荷叶,墨色画好之后。再用石绿或花青罩一层,但不宜过厚、过重。
泼彩法:
主要用在写意画中,在大块泼墨的基础上,将饱满、淋漓的石色(有覆盖力)泼在画上,使重色与墨色相结合,从而使物象的色感和体积感更加突出厚重。
彩墨法:
即色中蘸墨。以色为主,或是墨中蘸色;以墨为主,进行着色。
如画麻雀,先用淡墨着色,再蘸赭石画羽毛。画绿叶,先蘸汁绿,再蘸墨,一笔下去,自然表现出绿叶的浓淡深浅。画人的皮肤,可以直接用赭石调墨去塑造形体等等,灵活运用。
破色法:
有水破色、墨破色、浓色破淡色、淡色破浓色、石色破草色、石色破墨色等等。
如画花卉叶片,可在叶片颜色快干时,用重墨勾叶筋,又如在一片淡红的芙蓉花色快干时,用胭脂线勾出花瓣筋络从而使画面的质感和韵律更加真实夺目。
烘托法:
为了使百花、白鸟、月亮、雪景等物象同白纸、白绢的底色拉开距离,可在花头或鸟的边缘用淡花青、淡墨等烘托,使白花、白鸟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在轰然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让水渍和渗化过分妨碍物象的形体,这在工笔画中要求精细、严格,写意画可以随意一点。
反衬法:
为了使描绘的物体更醒目、明亮,可以在纸的背面进行着色衬托,使其正面物象勾线完整,物象更突出、厚重。工笔画中运用较多,写意画中也常采用。
如画近处芭蕉时,正面用浓淡墨线勾出芭蕉叶脉,反面用石绿衬托等。
国画山水用墨用笔还有三忌,宋代韩纯全《山水纯全集》中提出:用笔有三病:一日板、二日刻、三日结。
所谓“板”,是指没有腕力,用笔不灵活,画出来的笔线平扁,没有圆浑的立体感
所谓“刻”,是说笔划过于显露,甚至妄生圭角,不自然,没有生气
所谓“结”,是指落笔僵滞,欲行不行,当散不散,笔线不流畅
用笔犯了这三个毛病,就谈不上线条的美感。中画画家历来就有“书画同源”“书法通于画法”的理论。要避免上述的国画用墨用笔三忌,最好的办法就是练习书法。
篆行草都练一点,才能掌握各种用笔的技巧。要克服笔病,一要增强腕力,做到“笔为我使”;二是要顺应自然,不矫揉造作;三是要在行笔前做到“胸有成竹”。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