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
以竹篾紮出骨架,固定作品的基本大小及形狀。師傅會用紗紙條和漿糊纏繞兩三圈,以固定竹篾的接駁口。然後將不同大小的框架延展、組合,變成紮作品的骨架。
撲
把紙「撲」在骨架上,造出作品的輪廓,這環節最考驗師傅手藝,用料、剪裁都會直接影響作品的輪廓會否「巖巖巉巉」。
堆
一般的紙紮作品只有「紮撲寫裝」四個步驟,但做大士王、獅子頭、麒麟等立體作品的臉部時,就會用上「堆」這個工序。
先用元寶紙糊上漿糊水,貼在作品上,堆出高低形狀。然後鋪上一層硬紙張,令作品表面更順滑。
寫
是畫的意思。專門為紮作、花牌或廣告牌畫裝飾的師傅,大家會稱他們做「寫畫佬」。「寫」是為已經大致完成輪廓的作品畫上細節,例如面部表情、紋理等,讓作品形象更細緻。
裝
這是最後的步驟,為作品添加裝飾物,通常是能夠吸引人目光的裝飾,如閃閃發光的鱗片,或者誇張的爪牙配件,令作品更精細完美。